5月21日下午,北京京师(成都)律师事务所的饶江华律师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受到热烈欢迎。他刚刚完成了一项壮举——尼泊尔时间2025年5月14日早上6点52分,饶江华律师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,海拔8848.86米,成为第一位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四川律师。
饶江华律师的珠峰之旅始于2009年的米堆冰川,冰雪的纯粹与壮美在他心中埋下种子。2011年,他与朋友首登哈巴雪山(海拔5396米),在瞬息万变的天气中,他学会了敬畏自然。此后,他陆续在云南香格里拉带队梅里雪山户外徒步,西藏珠峰东坡嘎玛沟无人区户外徒步,也爬过四姑娘山,2023年登顶“冰山之父”慕士塔格雪山(海拔7546米),因为是无氧登顶,严重高反、肺水肿的危机让饶江华律师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团队的珍贵。这些经历不仅是体能的锤炼,更是心智的磨砺。
2025年4月10日,饶江华律师正式从成都出发踏上攀登珠峰之路。他的攀登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坚持。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出发,乘坐直升机前往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-卢卡拉机场。从卢卡拉机场出发,饶江华律师需要徒步八天穿越茂密的森林、陡峭的山谷,不断适应高海拔的环境,最终抵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。
训练
到了大本营,还需要花一段时间继续适应,调整好身体的状态,拉练训练,做好冲顶准备。但不知道是因为徒步时感冒的缘故,还是身体机能的问题,饶江华律师在大本营适应得并不是很好,晚上睡得不好,平均也就4个小时左右的睡眠,心慌气短,喘不过气,而且咳嗽得厉害,严重影响了拉练。在第二次拉练时,从大本营到C1营地,饶江华律师攀爬了将近10个小时,整个人几乎崩溃,但他咬牙坚持,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最终到达营地。
这次拉练回到大本营后,饶江华律师身体非常虚弱,而且咳嗽得很厉害。因为正式登顶时需要第一天要直接到达C2营地,那时的他觉得他可能很难登顶了,而且以他那时的身体情况,登顶是不可能做到的,饶江华律师失去了登顶的信心。回到大本营后,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汗斯。汗斯告诉他,这种情况比较严重,需要到加德满都看病休养才行,不然的话,很可能无法登顶。饶江华律师听取了汉斯的建议,去到了加德满都。在那里治疗了5天后,病情好转,身体恢复过来了。再次回到大本营时,饶江华律师重拾信心,开始了最后的准备工作,包括装备检查、体能调整以及适应高海拔环境,准备在5月11日开始正式冲顶。
冲顶第一天,5月11日凌晨2点左右从大本营出发,经过昆布冰川,不断攀爬。上午8点多到达C1营地,历时10个小时直接到达C2营地后,开始休整。第一天的攀登一切都比较顺利,但高原天气瞬息万变,原定的冲顶日大风低温,不再适合登顶。在C2营地休息一天之后再前往C3营地的计划被打乱,综合天气情况,最后决定第二天不休息,直接继续前往C3营地,赶在5月14日的好天气登顶。冲顶第二天,从C2营地到C3营地。第三天,从C3营地到C4营地,短暂休整后,下午6点半左右,饶江华律师开始收拾背包补充能量,准备出发。穿好冰爪,整理好装备,7点半左右正式出发,向着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刺,最终于尼泊尔时间2025年5月14日早上6点52分成功登顶。
经过数日的艰苦攀登,当饶江华律师终于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时,那份荣耀与喜悦是难以言表的。他俯瞰着脚下的群山与云海,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。这一刻,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得到了回报,他不仅征服了世界之巅,更征服了自己的内心。
但在下撤的过程中,饶江华律师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。下撤刚过希拉里台阶时,饶江华律师的氧气面罩突然出现问题,氧气不够用,导致呼吸急促,很快眼睛开始模糊不清,全身无力,心慌、气急、气短,紧接着开始意识模糊。生命好似在一刹那可能就要结束。饶江华律师赶紧撤掉面罩,大声呼喊:“No oxygen! No oxygen!”好在他的夏尔巴离他不远,过来将氧气面罩修好了,深呼吸之后眼睛可以看得清楚些了,意识也开始恢复正常。对于这次问题,饶江华律师说道,“那一刻非常无助,感觉死神慢慢爬上了身,幸好自身运气比较好,及时呼救了。”
在登顶的过程中,他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,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与疲惫。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,但每一次的坚持与努力,都让他离顶峰更近一步。
饶江华律师成功登顶珠峰的壮举,不仅是个人的辉煌成就,更是法律人勇攀高峰、突破自我的典范!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征服世界之巅,生动诠释了"敢为人先"的律师精神,向全社会展现了法律工作者不畏艰险、永不言弃的职业品格。
这一壮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律媒智库、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四川大学校友总会以及饶江华律师的家乡江西抚州、母校临川二中纷纷进行专题报道。京师成都律所也为有这样一位勇于挑战的杰出律师而倍感自豪。
饶律师的登顶之路启示我们:在法治建设的征途上,每一位律师都应当发扬这种攀登者精神。面对复杂的案件、艰巨的挑战,要像征服高峰一样保持专业定力;在维护当事人权益时,要展现登山者般的执着与勇气;在推动法治进步的道路上,更要具备开拓者的胆识与魄力。
让我们以饶江华律师为榜样,在执业道路上永葆攀登者的姿态:不惧艰难险阻,敢于突破舒适区,在每一个案件中追求卓越,在每一次挑战中实现超越,共同书写中国法治建设的新高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