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合影
京青之志,研学成就未来!2025年4月22日下午,京师成都律所成功举办“京青研学荟第三期·武汉站”研学成果分享会。本次活动旨在总结研学经验、分享学习成果,促进青年律师的专业成长与交流。律所主任付庆刚、高级合伙人李斌、南毅及20余位律师共同参会,青年律师柏明霞担任主持人。
▲主持人 柏明霞律师
领导致辞
▲京师成都律所主任 付庆刚
付庆刚主任在致辞中首先强调了律师专业形象的重要性,他指出:“专业是律师的灵魂,而外在形象是最基础的职业素养。”付主任以近期观察到的着装问题为例,提醒青年律师要从细节做起,以专业姿态面对客户和同行。随后,他回顾了“京青研学荟”的发展历程,从深圳到武汉,这一活动已成为京师体系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。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,付主任认为研学活动能帮助律师开阔视野、结识同行、反观自身成长。他特别提到,通过设定费用标准、撰写总结等机制,是为了让参与者真正重视学习机会,“律所提供平台,但成长取决于每个人的主动性”。最后,付主任寄语青年律师要善用平台资源,主动参与活动,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,未来律所还将把研学拓展至海外,助力律师在协作中实现更大发展。
成果分享
陈晓辉律师以“情绪价值与思维提升”为主题,分享了研学中的深刻感悟。她提到,律师不仅要提供专业服务,还要注重与客户的情感连接。通过武汉大学赏樱、东湖围炉煮茶等活动,她体会到团队协作和文化浸润对职业成长的积极影响。
姜美红律师以“十条自我救赎”为框架,分享了执业中的反思与成长。她强调身体健康是首位,并呼吁律师深耕专业、发挥长板、保持热爱。她的分享充满人文关怀,为青年律师提供了实用的执业建议。
李枫律师从行业趋势、专业与行业结合、团队建设等角度展开分享。她提出“五化”理念(品牌化、规模化等),并分享了程洪波老师的“海陆空执行体系”,强调团队合作与知识数据化的重要性。
刘卉律师以“江城问道·律政同行”为主题,回顾了武汉研学的点滴。她提到,法律精神的理解与实践是执业的核心,而武大赏樱、东湖座谈等活动让她在自然与学术融合中找到了职业与生活的平衡。
谢艾宏律师以“战略视野、科技革命、协作进化”为主线,分析了不良资产管理的行业现状与科技应用。她提出,律师应跨界破局,善用大数据和AI工具,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杨堰茜律师的分享充满哲思,她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,以“先出发,路上缺啥补啥”为主题,鼓励青年律师勇敢迈出第一步。她认为,放下舒适与压力,才能在职业道路上遇到同行者,实现共同成长。
张伟进律师则提炼了研学中的核心观点,包括AI冲击、专业化困境等。他呼吁青年律师以战略视野把握方向,积极参与跨区域交流,同时注重知识管理,提升专业壁垒。
另外,贾健律师聚焦“专业化路径与科技赋能”,探讨了从“万金油”律师到细分领域深耕者的转变。他结合执行实务、矿业并购等案例,提出青年律师应主动拥抱AI技术,提升效率,同时保持人性化服务,以应对行业变革。
王春燕律师用“专业竞学、人情世故、集体意境”三个关键词总结研学收获。她特别提到刑事辩护的程序拿捏、矿业并购的风险防控等实务经验,并强调了律所“家文化”的温暖与力量。
总结环节
▲京师成都律所高级合伙人 李斌
李斌律师高度肯定了“京青研学荟”的品牌价值,他指出:“从最初的创意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,研学活动已成为成都分所的一张名片。”他以杨堰茜、张伟进等律师的成长蜕变为例,强调活动为律师提供了展示与合作的宝贵平台,“独行快,众行远,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实现资源叠加效应”。李斌律师特别提到,研学的核心价值在于“开眼界而非学知识”,通过观察不同地区律师的执业状态、律所运营模式,能帮助律师反观自身定位,重构职业认知。希望后续的研学活动能够有更多的律师加入其中!
▲京师成都律所高级合伙人 南毅
南毅律师则从规模化发展角度提出建议:“研学活动应扩大参与面,让更多青年律师和资深律师共同受益。”他分享了从原所转入京师体系的切身感受,指出专业化与规模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。他特别强调律师形象管理,提醒大家“专业气质需内外兼修”。最后,他期待新办公室的启用能进一步提升律所整体形象,为律所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▲京师成都律所主任 付庆刚
最后,付庆刚主任以“自信、用心、长期主义”三个关键词作总结。他高度肯定了学员们的用心准备,并希望每位律师都能成为“种子”,带动身边人共同成长。同时,付主任提到律所将继续优化研学活动,为律师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。
江城问道,步履未停;京青同行,未来可期!京师成都律所“京青研学荟”将继续以更丰富的研学路线、更深入的行业交流,为青年律师搭建成长阶梯。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站的智慧碰撞,在探索与实践中书写法律人的新篇章!